原标题: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: 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,是教育最大的谎言! 《告诉世界我可以》中,6岁的女孩甜心,对“树洞”说了一句悄悄话: 我觉得爸爸妈妈是不好的人。 甜心妈妈一口气给女儿报了10个辅导班, 早上9点出门,晚上7点多回家,孩子不是在上课,就是去上课的路上,一天被安排得密密麻麻,甚至连吃饭都是车上解决…… 中国父母喜欢教训孩子: 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 今天必须吃苦,明天才有幸福。 很多妈妈从胎教开始,就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谋划,胎教班、早教课、从钢琴、舞蹈到奥数、英语……唯恐孩子少上一节课,香港金神童网,就少了以后幸福的资本, 但我们一天到晚让孩子吃苦,感觉吃尽了苦头,考上个好大学就能幸福了吗? 谁也不敢保证。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,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了,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提醒中国父母: 我们现在最该给孩子的,不是吃苦的能力,是幸福的能力! 彭凯平 中国心理学界的泰斗级人物,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,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、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(IPPA)中国理事。 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“国际幸福日”纪念大会做联大报告。 童年必须吃苦,成年才有幸福? 现在的孩子,一个孩子有六个大人爱,有六个人围着她,六个人对他特别好, 大人给孩子提供了优渥的物质条件,也不从孩子身上要回报,唯一要一样: 做个优秀的孩子,考上个好大学。 中国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生活在一个竞争的,有目的的,有功利性的,甚至攀比的一个文化环境里。 孩子大量的时间都被竞争、考试、作业、功课占领,被一个个僵硬的机械化的指标衡量。 本来孩子上一门课,可以学到很多知识,但突然考试来了,结果只考了60分,孩子的压力直线飙升! 现在的家长都特别焦虑:一个孩子只要不够强壮、不够努力、不够勤奋、不够聪明、不够霸道、不够优秀……就会被社会淘汰。
|